由青岛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甄利平、宋学峰、马智明、吴俊平和青岛科技大学赵程联合编辑的“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硬化处理技术在核电中的应用”论文被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录用。该论文主要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硬化处理技术在我国核电中的应用。
为了发展我国自主的核电工业,青岛丰东热处理公司、上海高泰稀贵金属公司、青岛科技大学三方产学研合作,用自行研发的核电不锈钢管低温离子硬化处理设备对尺寸为Ф9.68mm×4000mm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细长薄壁管进行了低温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在不锈钢管表面生成厚度大于20微米厚的硬化层。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硬化处理最关键的工艺参数是处理温度,而且温度波动必须控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离子渗氮技术最大的难点就是工件测温难和温度均匀性差,炉子尺寸越大,温度均匀性越差。为了保证炉内工件轴向温度均匀性,该设备采用了六区外辅助加热式的炉体结构,炉内放置了7支铠装热电偶,热电偶均插入与核电不锈钢管同样尺寸的不锈钢管内,测温点与管直接接触。这种用炉内热电偶控制炉外温度是采用PID自动调节,试验证明,炉内6支热电偶的温差可以控制在±3℃范围内。并且设备采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所有的运行状态和工艺参数均由工控机实现自动控制并实时反馈,完善的报警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的异常状态,所以设备可以做到无人值守。
对表面硬化处理后的核电不锈钢管进行检测得出结论:核电不锈钢管经低温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后,可以形成20微米以上厚度的硬化层,该硬化层是氮和碳在奥氏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为典型的S相结构,硬度达1100HV左右,硬化层电化学试验在16小时的测试时间内,恒电势试验的响应均在0.3 C/ cm2以下,检测结果均满足核电不锈钢管耐蚀性能的要求,为我国的核电发展做出了贡献。
对表面硬化处理后的核电不锈钢管进行检测得出结论:核电不锈钢管经低温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后,可以形成20微米以上厚度的硬化层,该硬化层是氮和碳在奥氏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为典型的S相结构,硬度达1100HV左右,硬化层电化学试验在16小时的测试时间内,恒电势试验的响应均在0.3 C/ cm2以下,检测结果均满足核电不锈钢管耐蚀性能的要求,为我国的核电发展做出了贡献。
如需了解详情,请点击“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硬化处理技术在核电中的应用”查看论文原文。